——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何康林

“地里的莊稼長勢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今年端午節這天,甘孜縣委書記何康林又一次到來馬鄉來馬村結對“親戚”扎西家走訪。扎西身體不怎么好,每到換季就喘得厲害,何康林每次下鄉都會給扎西捎去藥品,幫忙聯系醫生。面對貼心關懷,扎西連聲感謝,并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在群眾眼中,何康林是個好人,深受喜愛和擁戴。
在干部眼中,何康林是個忙人,最遠的藏寨總能見到他的身影。
在大家眼中,何康林是個能人,遇到困難總能破冰前行。
2011年10月何康林擔任鄉城縣委書記,2014年5月,調任甘孜縣委書記。四川甘孜藏區的鄉城和甘孜兩縣,地處南北,無論基礎條件、資源稟賦,還是人文環境、工作側重都迥然不同,但無論在哪里,何康林總能破冰前行,取得成效。
善于推動科學發展
何康林工作經驗豐富,有著強烈的科學發展觀,思路清、謀事實,既有想法更有辦法。在鄉城工作期間,提出“1245”發展戰略和“四地建設”總體目標取向,圍繞優勢資源,強力推進能源開發。全縣水電裝機達50萬千瓦,占資源開發的60%。瑪依河水利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整合資金4.82億元建成“1鎮3鄉”省級新農村示范片,財政和農牧民人平均收入連續翻番,鄉城這個只有3萬余人的“小縣”因此被評為四川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和農田水利先進縣,被干部群眾喜贊為“鄉城的第二次革命”。
審視甘孜特殊縣情,何康林把凝聚人心、思路引領、科學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著眼打基礎、利長遠,科學提出了凝聚“四個共識”,聚力“三大主題”,力推“五個下移” 總體工作思路。以全域旅游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謀劃了“游康北、住甘孜”和“一城、一鎮、一條線”的旅游發展思路和定位,助推牧民定居、產村相融等五種形態新農村建設。他著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實施“康北糧倉”重建計劃,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升,糧食產量同比增長10%。
情系民生躬身踐行
視群眾為父母,是何康林一直的情懷。他親民愛民,擔任縣委書記四年來,村寨農家是他的“棲息地”,田間地頭是他的“辦公室”,他自覺踐行習總書記要求,走遍了兩個縣34個鄉鎮315個村,走訪農戶400余戶1800余人。
他著力一線改善民生,針對農牧區地廣人稀的實際,因情施策實施 “小水、小路、小橋、小能源”四小工程建設,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何康林堅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甘孜履職后,及時深入基層調研,最廣泛地收集了干部群眾意見建議,他堅信改善民生是促進甘孜穩定改變落后面貌的根本抓手。他全力推進“民生大改善”專項攻堅,落實民生項目276個,投入資金6.5億元,在上一年基礎上實現倍翻。他親力親為抓落實,2014年6月28日,他下鄉督查牧區民生項目,遇到下雨塌方,車輛無法行駛,盡管渾身濕透,滿身泥濘,他冒雨前行,通宵達旦依然堅持工作。在他的推動下,有效解決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教育、醫療、交通、飲水、用電等突出民生問題。
為官清廉做人實在
公道自在人心。在干部群眾心中,何康林是個好人,更是個清官。何康林因工作需要從鄉城調任甘孜,全縣干部群眾自發沿途揮淚送別,依依不舍,原因就在于他清廉做官、清白做人、干凈做事。他講政治守規矩,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辦事,平易近人,不獨斷專行。他自覺做到“三嚴三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特別是在涉及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益問題上,堅持奉公守法,嚴于律己。他從不插手工程項目,也從不因人情世故打招呼,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班子的廉政建設,班子成員無人違紀違規違法。2011年以來連續四年,鄉城縣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指數名列四川省前四名、全州第一名。任職甘孜后,他把廉政要求和制度建設作為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親自主持修訂完善《縣委常委會議事決策規則》等制度21項,新建制度11項。何康林堅持嚴管干部,他決不姑息和遷就問題,決不拿原則作交易,僅2014年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24件24人,引導全縣干部自覺營造清廉、公正、高效的新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