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圍繞突發事件中“缺人缺物”現象,代表委員建議——建區域應急救援“中央廚房”

四川日報    2020年05月26日

      □川報記者 熊筱偉

      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救援,無疑是今年熱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要求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

  眾多相關提案和建議中,有一個視角尤為值得關注:近期突發事件中為何會出現“缺人缺物”現象?這背后折射出哪些不足?又該怎樣去完善?記者就此采訪了來自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住川全國政協委員。

缺人怎么辦?

從培養專業人才入手

  現狀:每年全國畢業的應急管理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僅400人,且“質”也有待提升

  建議:設“應急管理”一級學科,探索建設完整的科學人才培養體系

  國內多起突發事件中,都出現工作人員傷亡。多位代表委員提到,這和我們在應急管理和救援領域的人才“缺口”有關。

  “比如對于救火或泥石流,如果判斷不來風向、把握不好降水情況就容易出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表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亦提出,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重大突發事件專業化應急人才缺乏的問題,急需加強包括公共衛生與流行病、自然災害、生產事故等領域專業人才培養。

  鄭鈜提到一個數字:受專業目錄、學科發展目標等限制,每年全國畢業的應急管理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僅400人左右。

  “量”不夠,“質”也有待提升。不同高校,應急管理依托的學科各不相同,導致培養目標和內容千差萬別。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一份文件,應急管理將作為公共管理的二級學科招收研究生。“問題是應急管理需要的一些專業知識,像安全科學與工程等等,公共管理都不涉及。”為此鄭鈜建議,設立應急管理一級學科,從而探索建設完整的學科建設體系和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鹽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符宇航提到,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的教學存在“割裂”,要培養“不偏科”的復合型人才,建議在學院和課程等設置上予以調整。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亦提出,希望未來疾控和衛生部門融合,形成一體化的管理和服務體系。

缺物怎么辦?

提升統籌物資的能力

  現狀:有些地方還以“縣”為單位儲備和調配應急物資,一跨行政區就容易“調不動”

  建議:確定若干城市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統籌物資保障

  除了“人”以外,“物”也很關鍵。今年疫情初期,由于應急需求突增,多地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物資出現短缺。除了疫情的特殊性外,這背后也存在應急物資儲備和調配的問題。“各地缺乏一個地方性的‘中央廚房’,來統籌調度救援物資。”鄭鈜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還在以“縣”為單位儲備和調配物資,保障能力有限不說,一跨行政區就容易出現“調不動”等尷尬。

  鄭鈜建議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輻射能力等因素,分別在東北、西北、西南、華中、東南等區域確定若干城市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從一個更大的區域范圍內來統籌物資,提升相關物資保障能力。”

  符宇航從公共衛生角度提出類似建議:建立國家公共衛生應急儲備中心,并在區域節點城市建設區域儲備分中心,形成科學完備的國家公共衛生儲備制度和應急保障能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根據需要調用相應中心的儲備物資。

  崔鵬則從信息化角度補充建議,加大對重大事件風險防控領域的資金投入,發展智能化巨災應急物資配送系統,高效保障應急處置需求。



  • 上一篇:履職日記|聽見鄉音感慨萬千 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
  • 下一篇:履職日記|電力體制改革“輸配分開”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玛纳斯县| 仙桃市| 西丰县| 石景山区| 怀柔区| 洱源县| 花垣县| 稻城县| 健康| 阿拉尔市| 红河县| 麻阳| 边坝县| 榕江县| 翁牛特旗| 康平县| 绵竹市| 乌恰县| 南澳县| 德兴市| 响水县| 武宣县| 海阳市| 芦溪县| 靖西县| 克什克腾旗| 罗田县| 睢宁县| 肃北| 龙泉市| 奉化市| 卓资县| 灵武市| 凌源市| 沧州市| 祥云县| 大悟县| 客服| 东丰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