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04月12日
本網訊(吳夢琳)4月11日,記者從2018年全省文化系統扶貧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我省文化系統將以深度貧困地區文化扶貧為重點,圍繞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等短板高投入、重扶持,精準發力。
2018年,全省文化系統扶貧工作將聚焦3500個計劃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以文化扶貧扶志(智)為核心,推進文化扶貧工作全面落實。今年將實施“十個一”工程,即建設一批達標村文化室,配送一批流動文化車,提升打造一批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數字文化驛站,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創作一批文藝作品,保護利用一批文化遺產和民族工藝,落地一個“飛地”文化產業園區,命名一批文化扶貧示范村,打造一批村史紀念館和鄉村特色博物館,培育一批鄉土文化文藝人才和文化志愿者。
深度貧困地區的文化扶貧得到了更多的資源傾斜和政策支持。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為甘孜州18個市縣、涼山州11個縣和樂山市金口河區、峨邊縣各配送一臺流動文化車,實現深度貧困縣流動文化車全覆蓋;完成深度貧困縣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資源普查,啟動建設1-3個文旅融合文化惠民示范點;在深度貧困縣規劃建設10個民族傳統手工藝產業提升點;培育和打造一批鄉村史紀念館和鄉村特色博物館等。
一些創新的扶貧模式被引入深度貧困地區的文化扶貧中。比如,建立深度貧困縣文化創意產業扶貧項目庫,圍繞演藝、娛樂、文化旅游、文化會展等文化產業重點行業,搭建集項目申報、管理、分析、展示、投融資服務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系統,有效滿足深度貧困縣文化產業各類主體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