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4月09日
宜賓援建博美鄉仁乃村游客觀光棧道。
■陳科 文/圖
4月7日上午,新龍縣博美鄉德麥巴村一片忙碌,辛勤的村民正在田間駕駛農用車翻耕土地,為即將實施的宜賓幫扶項目——高原生態油菜基地化種植播種作好準備。下午4點,在田里忙碌了大半天的澤仁鄧珠回到家里,又開始了另一項開業準備——收拾屋子迎賓客。原來,去年澤仁鄧珠在宜賓市的幫扶支持下,對自家住的藏房實施了“鄉村旅游客棧”改造,按“星級藏家旅游接待示范戶”標準建設了廚房、公廁、淋浴間等設施,并硬化了院壩,建起了停車場。澤仁鄧珠說:我們藏區的旅游旺季即將來臨,今年我一定要好好把家庭接待業發展起來,讓來我這里旅居的游客吃好、住好、玩好,也讓自己多一筆收入。
在對口幫扶工作中,宜賓市聚焦脫貧攻堅工作重心,圍繞“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要求和實現“四個好”目標,在推進新村建設中融合培育特色優勢造血產業,探索構建“產村融合”精準幫扶模式,讓農牧民在住上好房子的同時實現收入增起來、錢包鼓起來。
定位精準 讓規劃形成引領
3月31日下午4點,來自宜賓長寧縣的退休干部李光友率領的親友團正在仁乃村“仁乃廣場”駐車歇息,饒有興致地拍攝雅礱江風情。李光友說:剛才我在周邊轉了轉,感覺這個新村建得很有韻味,處處有藏式元素,富有原始生態氣息,對我們還真有不少吸引力。
仁乃村新村建設的變化是該村“雅礱江旅游廊道重要加油站”發展定位引領下的結果。在幫扶工作中,宜賓市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重心,立足新龍縣藏俗風情濃郁、原生態特色鮮明、具有發展觀光體驗旅游業良好優勢的實際,將新龍縣雅礱江沿線10個貧困村確立為“旅游扶貧示范新村”,并結合各村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因村因地明確各村發展定位和形象定位,高起點高水平編制新村建設規劃。規劃既注重公共設施建設、民居設施改造,又兼顧觀光旅游業和特色種養業發展,讓“業興、村美”融合發展、協同并進。
建設精準 讓新村美麗舒適
色威鄉谷日村位于縣城以北10公里處,過于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弱,村域公共設施少,村民平時聚集都是在田間地頭。在宜賓援建下,2017年該村建起了廣場、觀景臺、太陽能路燈、公廁等設施。每天傍晚,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廣場跳鍋莊、話家常、散散步,一下讓村莊的“人情風味”濃了起來。
在對口幫扶中,宜賓市把援建靶向對準“住上好房子”和“村莊美起來”,以谷日村、仁乃村、德麥巴村為突破口,精準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居家環境建設和休閑場所建設。在公共設施建設上,去年投入3740萬元,在3個村建成觀景臺3個、通村通組公路19.5km、觀光步行道2600m、公廁5個、停車場2個、景觀雕塑3處。今年,宜賓市還將投入680萬元,在麻日鄉麥巴村等4個村建設綠化、公廁等配套設施。在活動場所建設上,圍繞筑強“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硬件載體,將文化活動陣地納入新村建設,為每個村建設休閑廣場、活動室、宣傳墻等文化設施,使村民休閑、文藝活動和夜校學習有場所、有平臺;在民居住房改造上。去年宜賓市投入近500萬元,對198戶民居實施以“改院壩、改屋頂、改樓梯、改電線”為主要內容的住房改造,對危房全面加固,建設家畜飼養棚實現人畜分居,新建(改造)廁所、澡堂等衛生設施,并按“民俗旅游接待示范戶”標準對12戶藏家實施服務性設施改造,全面提升游客接待能力。今年,宜賓市還將繼續投入2320萬元,對沙堆鄉然真村等4個村464戶藏家實施住房改造,讓援建村農牧民家家住上好房子。
培育精準 讓產業能夠造血
4月6日下午,來自江安縣畜牧局的援藏干部鐘華來到麥巴村宜賓援建藏雞養殖場,指導村民完善養殖場設施,傳授雞苗喂養技術,為新一批雞苗入場飼養“打好前站”。
宜賓市將培育“造血產業”作為援建村建設的“重頭戲”,放大特色資源優勢,千方百計做強優勢產業。在發展民俗接待旅游業上,通過廣播電視、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全方位宣傳援建村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建設成果,并持續開展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示范培訓,提升服務理念和接待水平;在助力培育特色種植業上,在谷日村、德麥巴村發展規模化大棚種植業,于去年在博美鄉德麥巴村建設200畝優質馬鈴薯種植基地,出產18萬斤,實現銷售額60萬元,帶動實施村人均增收900余元。今年,新龍縣將依托宜賓援建支持,在G227沿線規?;善N植白花、黃花觀光油菜1520畝、高原特色馬鈴薯400畝,引進龍頭企業在和平鄉、尤拉西鄉和孜拖西鄉規?;N植地栽木耳18萬袋;在助力培育生態養殖業上。去年投入援建資金700余萬元,為全縣1384戶貧困戶及援建村農戶購買犏母牛1400頭,投產后每頭產奶及奶制品、牛仔純收益將超過2000元。今年,新龍縣將放大藏雞生態效應,在宜賓援建支持下在德麥巴村發展規?;仉u養殖,力爭年內投產見效;在助力培育現代營銷業上,協調成都俊品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拓電商營銷渠道,網上銷售馬鈴薯、黑青稞、青岡木耳、牦牛肉等新龍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