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4月13日
■郭雪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齊動員,脫貧攻堅力度之大、決心之大,前所未有。每年農村貧困人口平均減少1300多萬,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
事實和數據一次次證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打贏了一場場硬仗。當然,“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脫貧攻堅剩下一些難啃的“硬骨頭”,需要以更加頑強的斗志,更加堅韌的毅力,更加精準的措施,以奮斗的姿態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偉大勝利。
奮斗是一種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只有3年的時間,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因為取得階段性勝利就有“歇歇腳”的想法,也不能因為取得一兩場戰斗的勝利,就認為戰役也會輕而易舉贏下。越是關鍵時刻,越是沖刺階段,越要涵養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不管是貧困地區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都應該全力以赴投入到這場攻堅戰。
脫貧攻堅,要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接續奮斗是前提。奮斗是永不言敗的氣質。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很艱難,但必須打好打贏。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遇到挫折和困難,咬緊牙關,攻堅克難,就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最終奪取全面勝利。
“上下同欲者勝。”脫貧攻堅戰只有眾志成城才能打好打贏。“輸血式”扶貧治標不治本,“造血式”脫貧才能斬掉窮根,所以,不僅需要黨委政府的外部推力,更需要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扶智,既要有物質上的扶貧,更要有精神上的扶貧。通過發展產業,發展教育培訓,激發貧困群眾的斗志,充分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脫貧奔小康的信心,磨礪脫貧致富的“金剛鉆”。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奮斗是開啟幸福之門的“金鑰匙”,是脫貧攻堅的生動注腳。沒有奮斗,脫貧攻堅就像汽車沒有了引擎,鳥兒沒有了翅膀。只有齊心協力、頑強奮斗,才能徹底拔掉“窮根”,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