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脊梁,是脫貧奔康的重要依托。只有發展產業富民戰略,農牧民群眾才能真正擺脫貧困,嘗到改革發展的甜果。
實施產業富民必須要優化產業布局。我州農牧民群眾受文化水平、思維模式、交通條件以及慣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影響,想致富,卻苦于找不到出路,要讓農牧民找到更多的致富依托,實現永久性脫貧,同步邁向小康社會,發展產業富民才是真正的出路。各縣(市)要找準貧困根源“拔窮根”,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堅持“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構建經濟效益好、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產業聯動發展格局。領導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深入基層要幫思想,幫謀劃,幫產業。只有抓好產業富民,才能加快發展步伐,才能快速實現跨越趕超、后來居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抓好產業富民,要立足優勢,因地制宜,特色發展。我州大多數縣和鄉村底子薄、條件差、工作難度大,是實現農牧區全面小康的短板,是難啃的“硬骨頭”。因此,必須深入基層,撲下身子,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不出成效不罷休的精神,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找準地方特色,摸清地方優勢,在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幫助地方謀劃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發展空間巨大、產業鏈條長的富民產業。要優先發展旅游業,強化旅游業帶動作用,形成“兩環一帶”旅游發展布局;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牧業,形成“一圈一帶一走廊”農業產業布局;著力推進能源、礦產、文化、中藏藥等特色產業發展。要根據地區特色資源優勢,打造規模產業基地;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要在項目配套、資金扶持、土地使用、稅收優惠等政策上,對“農”字號企業給予大力扶持,創建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強發展后勁,帶動產業發展。
抓好富民產業,一定要同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各級各部門要持之以恒創優服務,要注重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民間協會組織的作用,將產業扶強做大,做響品牌,通過品牌凝聚人氣,匯聚財氣,形成集聚效應,帶動農村更好發展。要擴大特色產業對外交流、引進先進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科學研發優勢資源、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保持特色民族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