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0日
——專訪得榮縣委書記雷建新
■本網記者
新起點、新目標、新要求,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鮮明確立了未來四川“一個愿景、兩個跨越、三大發展戰略”總體謀劃,深刻描繪了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宏偉藍圖,全面吹響了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的時代號角。得榮縣將如何做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貫徹,對于下一步工作有何安排部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得榮縣委書記雷建新。
記者:對于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請問得榮縣有什么安排?
雷建新:我縣將抓好學習宣傳,讓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成為全縣上下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黨代會結束后,我縣賡即召開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貫徹落實意見,將省黨代會精神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我作為省黨代表帶頭組織了集中學習研討,并召開縣委全委(擴大)會議,向全縣傳達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對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進行了部署和動員,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正結合“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工作,組織黨員干部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學習宣傳活動之中;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結對認親、共建共創、“農民夜校”、“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主題宣教等活動載體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深入基層,通過對比教育、雙語宣講等方式進行宣講,切實把引導各族各界干部群眾把心思精力集中到抓事業謀發展上來,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記者:得榮縣近年來發展迅速,請問下一步對于全縣的發展有什么打算?
雷建新:我縣將激發區域活力,構建城鄉共興共榮、整體跨越提升的發展新格局。以縣城所在地松麥鎮為核心,積極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的發展模式,集中力量實施縣城改造升級,加快城市道路、五線下地,供排水管網等項目,改造城區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實施藏區風貌改造、城市綠化、亮化等工程,提升城市對外旅游形象,進一步完善城市廣場、體育館、商貿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提升縣城的服務功能。構建完善四大發展板塊,建設以城區松麥鎮為中心的商貿服務產業板塊,發揮其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輻射周邊鄉鎮加快發展;建設以白松茨巫等鄉為主的高原生態產業板塊,利用其地勢條件廣闊、田園風光優美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業,實施新區建設,適當轉移縣城功能,緩解縣城壓力;建設以曲雅貢鄉為主的生態移民開發板塊,在人口集中的移民區加快城鎮化建設,加大釀酒葡萄產業發展,帶動服務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在遷出地加快生態恢復和治理,切實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以瓦卡鎮為主的旅游服務產業板塊,抓住災后重建機遇,利用該板塊川滇交界、國道匯合的優勢,大力推進特色文化旅游集鎮建設,利用窗口優勢擴大農特產品市場占有量。
我縣還將堅持著蹄疾而步穩,著眼長遠、靜下心來為跨越發展、趕超發展打牢堅實基礎。針對得榮“困在路上、貧在水上、窮在業上”的基本縣情,把交通建設作為基礎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著力推動G215、G549兩條干線公路建設,輻射帶動縣、鄉、村道建設,打通阻礙經濟發展的“腸梗阻”,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徹底解決“困在路上的問題”;認真編制全縣蓄提飲水規劃和科學節水灌溉規劃,興建一批太陽能提灌站、一批供水站、一批蓄水池,以白松——茨巫水利工程為龍頭,進一步完善全縣農業灌溉配套渠系,從根本上解決“貧在水上”的問題。加快特色農牧業基地建設,著重抓好釀酒葡萄、樹椒、巖蜂等特色農畜產品,打造地方品牌。把生態能源開發作為“強縣”的主要帶動產業,積極推進水電和光伏能源開發,協調推進優勢生態能源向經濟效益方向轉化。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積極打造集雪山、草甸、森林、湖泊和石林為一體的下擁旅游景區、瓦卡藏鄉田園風情小鎮,有序推進嘎金雪山、翁甲圣山景區的開發;堅持文旅互促,進一步挖掘提升學羌、覺央、弦子、九步鍋莊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使旅游業成為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請問在精準脫貧方面得榮縣有什么具體措施?
雷建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得榮將以“繡花”功夫推動精準脫貧,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建立健全對臨界狀態群眾的幫扶引導機制,按照建檔立卡戶識別標準,“臨界扶貧對象”逐一登記造冊,并結合“七五普法”、產業發展等工作,每戶培養一名政策明白人、每村扶持一名致富帶頭人、每家指定一名幫扶干部責任人,著力消除臨界狀態群眾因不懂政策亂攀比、沒有信心無動力、確有困難訴無門的問題。建立脫貧攻堅“項目推進單”,由22個專項部門月初在貧困村公示本月工作重點和時限,明確“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實現掛圖作戰、目標倒逼;成立由鄉紀委牽頭,村兩委、村紀檢員為成員的監督小組,村內脫貧攻堅項目、自籌自建項目開展監督檢查;成立4個由縣級領導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專項督查組,每月對“推進單”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實地督導,并組織鄉鎮、部門和群眾進行相互點評,變階段督導為全程督導。繼續深入開展“講文明、愛衛生、樹新風”活動,促進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提升”,使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進一步增強環境意識、文明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為“四好村”創建打牢基礎;結合全川綠化行動,大力倡導房前屋后栽花植樹,不斷美化農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