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26日
進入四月,甘孜大地細雨蒙蒙,潤物無聲。
在高原山區,不時見到一輛輛滿載樹苗的運輸車,在城鄉結合部,在道路兩旁,不時見到機
關干部、農牧民群眾、林業工人、駐軍部隊官兵正挽起袖子加油植樹造林。一株株適宜高原生長的樹苗在雪域高原“扎根”,保證了樹苗的成活率,高原兒女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守護綠水青山的錚錚誓言。林業生態建設正深刻地改變著甘孜高原貧困縣的落后面貌,城鄉環境美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本網記者 馬建華
行動
綠化甘孜 守護青山綠
4月20日,記者在甘孜縣境內路段看到,許多群眾正在冒雨植樹、多輛正在拉運樹苗的農用車和幾臺正在挖植樹坑的挖掘機。部分地段的公路兩旁已經植上了成排的云杉。
據甘孜縣林業部門介紹,該縣今春植樹行動自3月20日啟動,將持續到5月下旬,計劃動員2.8萬人次義務植樹,累計植樹14.37萬株、0.2萬畝。交通道路沿線為云杉、旱柳、垂柳等樹種。全年計劃完成重點工程造林1.2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水系綠化8公里、沙化治理0.32萬畝、草原生態保護修復16萬畝、城市綠化0.03萬畝、綠色家園建設0.11萬畝、道路綠化59.4公里,實現全縣林地保有量達463.3萬畝,基本草原面積不少于662.6萬畝。
連日來,瀘定縣組織400余人,開展了“大規模綠化全縣,建設美麗幸福新瀘定”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2500余株側柏大苗。瀘定縣堅持綠色發展,緊緊圍繞“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生態修復、精準扶貧、環境治理”工程,全力實施大規模綠化全縣,打好“三大戰役”,保護好碧水藍天凈土。建設特色林果產業基地22466畝,實施荒山造林3000畝、封山育林5000畝、完成村莊綠化9個、國省道生態植被修復38公里,啟動九杈樹濕地公園周邊生態植被修復,加快干旱半干旱生態綜合治理和貢嘎東湖濕地公園的申報,完成13個貧困
村環境治理,切實為全縣國土增綠添景。
為貫徹落實好省政府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戰略部署,我州緊緊圍繞建設“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立體生態格局,“六個著力”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州行動。
著力實施“山植樹”工程。重點圍繞國、省干道沿線城鎮、村莊及重要旅游景區景點周邊,完成人工造林1.98萬畝、集鎮村莊等庭院節點綠化0.7萬畝、義務植樹220萬株以上。
著力實施“路種花”工程。實施國道317、318沿線及其連接線沿線和重要旅游景區沿線綠化工程。優先選擇鄉土彩葉林樹種,通過喬灌花草結合自然化布局和園藝化打造,打造千里景觀通道。完成路種花 709.8 公里,完成花海花湖(鮮花山谷)建設1.82萬畝。
著力實施“河變湖”工程。重點圍繞城鎮、集鎮周邊,對具備條件實施河變湖(濕地)的區域,采取人工措施實施“河變湖”工程。積極推進濕地公園建設。完成濕地生態植被恢復0.3萬畝。著力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編制縣級森林經營規劃,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完成森林撫育改造33.2萬畝。
著力推進“兩園”建設。按照全州“十三五”建成“雙16”目標,高起點規劃推進,大氣魄大手筆建設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力爭完成5 個森林公園、6 個濕地公園的申報設立。
著力加強“兩圃”建設。夯實大規模綠化全州種苗供苗基礎建設,完成苗圃花圃基地建設1069畝,逐步實現具備條件的縣和森工局至少有1個花圃的目標。大力扶持社會化種花養花,培育種花大戶。不斷提高種苗育苗供苗能力。發展林旅融合產業,加快建設集觀光、度假、科研、科普于一體的“康巴高原植物園”。
成效
發展林業經濟 農牧民有了好錢景
“櫻桃多少錢一斤?”
“20元。”4月24日,記者在瀘定采訪時看到,鮮紅的櫻桃已經大量上市,價格不菲的櫻桃仍然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購買。
“別嫌我們賣得貴,櫻桃不易運輸、不易保存,成熟期很短,幾天時間就沒有了,摘櫻桃也是技術活,不能碰傷,不然就賣不成好價錢了。”
賣櫻桃的婦女告訴記者,為了保鮮,盡早趕到城里賣上好價錢,天還沒有亮明,一家人總動員,還要請鄰居幫忙,采取層層保護措施,才把櫻桃運到城里來賣。因為趕上了第一輪市場交易,櫻桃價格還算比較可以。她家有 60 多棵櫻桃樹,一年下來,僅櫻桃收入就有一兩萬元。
“我們瀘定氣候好,適合發展林業經濟,核桃、枇杷、蘋果、櫻桃、桃子、李子、板栗、花椒、青果都有,只要加強管理,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和干果賣,僅林業經濟收入,幾萬元甚
至幾十萬元收入的農戶比比皆是。”這位婦女喜笑顏開地告訴記者,現在,各地都在搞精準扶貧,出去打工又怕遭騙,縣上給我們指了一條發展林業經濟的路子,市場就是我們種植林果的風向標,啥賺錢我們就種啥,水果干果永遠也不過時,都能夠賣上好價錢。我和老公商量,按照市場需求,擴大水果、干果種植規模,讓家里的田地都變成花果山,果樹變成我們的搖錢樹。
“這是昨天才從蒲江運回來的紅心獼猴桃小樹苗,我要趕快栽下去,爭取早日見到效益。”4月24日,記者見到瀘定縣德威鄉海子村村民王德富時,他正在和愛人忙碌著種植紅心獼猴桃小樹苗。
王德富之所以熱衷于種植紅心獼猴桃,是因為他已經從中嘗到了甜頭。去年,紅心獼猴桃的收購價為每斤18元,初掛果畝產達到500公斤,收入 1.8 萬元;若今年收購價格不變,畝產預計將達到1000公斤,每畝就有3.6萬元的收入。
村支書陳朝貴向記者介紹,2008年,他到雅安蘆山縣考察產業,看到紅心獼猴桃種植業帶給當地群眾豐厚的收益,回來后,他決心在村里發展紅心獼猴桃種植業,讓大家盡快搭上致富的順風車。
“去年,我們村已有11戶貧困戶脫貧;今年還有兩戶即將脫貧,年底全村脫貧摘帽不成問題。”支撐海子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鵬這一信念的,除了紅心獼猴桃種植業,還有村里2014年開始發展的大櫻桃、青脆李、蘋果和核桃等產業。
“果子成熟后,村民可以自己賣;如果擔心賣不出去,鄉上幫助各村建了專業合作社聯系經銷商,以統一價格集體收購。”德威鄉副鄉長鄭俊自信地說,合作社幫忙找市場,水果會供不應求。
近幾年,瀘定縣興隆鎮化林坪村以旅游產業為主線推進精準扶貧,加快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利用天然的生態環境推出農家旅游、篝火露營、徒步穿越等旅游項目,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
州林業工程處成立了雅江縣天路生態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把產業發展與當地農牧民群眾脫貧奔康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多渠道多方式線上線下推廣、銷售貧困村農林特產品,幫助農牧民增收,引領貧困戶脫貧奔康。去年以來,州林業工程處堅持“生態之路、特色之路、品牌之路”的發展戰略,借力“雅江帕母林松茸”
地域特色優勢產業,以產收售模式“企業+”實現促效增收“、扶貧+”實現增收脫貧、“宣傳+”搭平臺建宣傳、“物流+”實現松茸地空專運“,四+”進一步助推林業產業和精準扶貧工作并收到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四+”創新雅江松茸產收售模式以來,已幫助江益西村貧困戶銷售農林特產品共計15萬元。
目標
下好先手棋 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州委書記劉成鳴指出,我州要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努力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繼續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完善“兩江一河”生態防治體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
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工程,構筑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
我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加快推進生態資源優勢向生態產業和生態經濟優勢轉化,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動建立結構優化、循環高效的綠色發展產業體系,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制定落實《甘孜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考核辦法,健全環境安全防范、治理、執法、監管四大體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州上下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州委副書記、州長肖友才指出,經過“十二五”的不懈努力,我州生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圍繞創建川西北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建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 56 個,全省最大的鮮水河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掛牌。創建綠化模范縣 6 個、省級生態鄉(鎮)4個,全州森林覆蓋率達 33.9%,較2011 年提高 2.3 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和環保指標全面完成。天藍、地綠、水清、環境優美的生態底色更加鮮明。今后5年,我州將以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為引領,促進資源優勢大轉化。以創建川西北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抓手,大力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全面落實生態補償政策,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州”行動,強力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工程,鞏固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成果。實施濕地、高寒草地保護修復工程,積極申報創建國際重要濕地,建設雪山公園3個、森林公園16個、濕地公園 16 個,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力度,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標準化、管理數字化,強化雪豹、康定木蘭等瀕危物種保護。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健全環境安全體系,著力改善環境質量。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隨著城鄉提升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深入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工程全面實施,立體生態格局不斷完善,一個雪山湖泊交相輝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甘孜”將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