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記者 袁飛 宋志勇
“30年前要溫飽,30年后要環保。”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們為有一捧甘甜的山泉水自豪,為身在“宜居城市”感到滿足,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向往與追求。近年來,我州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成功實踐已經表明,環境好了,發展就有新空間,更多人都能夠吃上“生態飯”。
生態立州 甘孜發展之需
甘孜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眾多的高原湖泊和良好的森林植被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態功能。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甘孜發展的優勢,可以吸引資金,獲得項目,招攬人才。保護好我州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全州各族群眾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全省、全國的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2013年,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確立了“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發展戰略,把“生態立州”放在第一位,并把每年的3月11日確定為“生態日”。
近年來,州環境保護局緊扣“生態立州”戰略要求,認真履行環保職能,切實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作用。一是構建“服務環保”。始終把服務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正確處理好服務與監管的關系,銳意創新,積極探索實施環評預告制、公眾參與制和集中評審制,服務全州經濟發展大局。二是構建“責任環保”。與各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年度減排目標責任書》,把減排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職責明確的減排工作格局。三是構建“和諧環保”。做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基礎工作。編制完成《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啟動《甘孜州生態保護條例》起草工作,對自然保護區的分布、面積,涉及的礦山、水電等具體建設項目等進行了清理。四是構建“民生環保。始終堅持把環保為民作為環保工作的根本落腳點,依據新《環保法》賦予的權力,下大力氣解決中的突出問題,保障群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五是構建“科技環保”。按照以州本級為核心,以縣局為依托的思路,加快環境監察監測能力建設,夯實環保發展基礎,加強環保行政、環境監察、環境監測三支隊伍能力建設。通過“廳局合作”、“院局合作”在全系統組織 開展了法律法規、環境監測、執法監察、總量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等業務培訓,干部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鐵腕治污 對違規企業亮劍
今1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語道破“史上最嚴”的真諦。
“我們必須常鳴生態環境保護警鐘,善守生態環境保護‘紅線’,要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制度做實生態保護工作,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擔負起我州生態環保的重任。”州委書記胡昌升話語鏗鏘。
今年以來,州環保局大力開展環保大檢查活動,州本級共出動執法人員300余人(次),檢查企業100余家(次),對30家問題企業提出整改要求,對15家企業進行約談,對4家涉嫌違法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3月17日,州環境監察執法支隊和瀘定縣環境監察執法大隊聯合開展專項環境執法大檢查。檢查過程中發現瀘定縣永欣磚廠的棄渣傾倒入興隆河內,侵占河道,且施工過程中棄渣堆放于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環境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條和第三十四條之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六條之規定,擬對該企業作出罰款4萬元的行政處罰,并要求立即改正違法行為,這成為我州貫徹《新環保法》以來的首例罰單。
州環保局還開展國道318線康定至瀘定段生態環境破壞專項執法檢查,為減少和控制國道318沿線建設項目對生態的破壞,督促項目業主及時修復被破壞的景觀和生態,積極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保駕護航,州環境監察執法支隊會同瀘定縣、康定縣環保局對國道318沿線康定至瀘定段生態環境破壞突出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通過此次專項檢查,有效治理了生態破壞嚴重、施工粉塵噪聲擾民、野蠻開發建設、廢渣亂堆亂棄、污水亂排亂放等突出問題,有效遏制了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我們將全面加強生態保護,著力在推進綠色生態創建上下功夫,著力在加強資源開發生態監管上下功夫,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全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州環境保護局局長袁亮對記者說。
千山競秀,滿目青翠。一個天藍水碧、神奇美麗的甘孜州正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綠色生態,寄托著114萬甘孜兒女生存發展的夢想,它必將帶來生態文明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