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7月14日
主持人:余應瓊 文/圖
嘉賓:甘孜縣委副書記、縣長龍明阿真
近年來,甘孜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狠抓生態文明建設,縣域經濟社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近日,筆者就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采訪了甘孜縣委副書記、縣長龍明阿真。
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今年甘孜縣的發展目標及目前的成效。
龍明阿真:縣域經濟是構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的底部基礎,是“三化”聯動城鄉統籌發展的主陣地。今年,甘孜縣圍繞“康北中心城鎮”的發展定位,全面打造“兩個樞紐”、構建“三個基地”、培育“四大產業”、建設“五個中心”,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的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發展基礎條件明顯提升,投入并使用15個農村公交站臺,開工建設通鄉通暢、安全飲水,電力天路工程及無電地區電力工程、實施康北交通應急搶險中心、客運站搬遷項目,抓好退耕還林、草原生態補償、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沙化治理、濕地恢復等重點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開展呷拉金礦勘查開發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建設呷拉生態循環工業園區,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開工建設卡龍、東谷片區寄宿制學校、甘孜龍泉標準化幼兒園等項目,建設東谷農村敬老院。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全部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配套完善鄉鎮文體設施設備,穩定就業形勢,規范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
主持人:作為康北中心城鎮,“三化聯動”無疑是甘孜縣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支撐,請問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龍明阿真:首先我們以建設康北旅游集散中心為目標,加快旅游全域化建設,有效帶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引資7億元建設集民俗體驗、民居接待、休閑度假、紅色文化和房地產開發于一體的旭日嶺民族風情旅游園區,努力打造旭日嶺4A級景區;著力打造城北“旅游精品老城”、斯俄鄉“三產服務集鎮”、來馬鄉“走馬旅游集鎮”、呷拉鄉“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集鎮”、河壩村“民俗旅游服務精品村”和瓦巴村“新農村綜合體”等特色鎮村。第二,突出縣城帶動,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制定管長遠、管全局的城鎮體系規劃,開展了新一輪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堅持統籌發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促進產城一體化。同時把歷史文化與民族元素結合起來,圍繞古城、重點集鎮,重點打造旅游景觀型小城鎮。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全域旅游化有機結合,實現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現代氣息相結合,努力建設“宜游”城鎮。抓好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城鎮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努力建設“宜居”城鎮。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新區城市綜合體、城東生態產業園區和旭日嶺民族文化旅游園區建設,促進實現城鄉充分就業,努力建設“宜業”城鎮。探索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鎮管理精細化水平。第三,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農牧業現代化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穩定糧食播面。加大種植結構調整,推廣良種良法,確保糧食產量穩中有增,穩定提高牲畜“三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優質青稞基地建設項目,開展土地連片集中整治,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扶持和發展專合組織,在斯俄鄉境內建生態產業園區,園區內的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暨生物土壤修復劑項目,將實施有機青稞加工、農產品技術研發中心、畜產品加工,牲畜集中屠宰場、有機育肥基地等建設,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主持人:甘孜縣的發展令人鼓舞,請問是如何使這些思路、目標得到落實,使美好的構想成為現實呢?
龍明阿真:我們重點圍繞四個方面抓好工作落實:一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力突破縣域經濟發展。牢固樹立“抓發展就要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切實以項目建設的強力推進帶動縣域經濟的全面提速,對已開工的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對初步建成的項目擴大規模,盡快見到效益;對具備條件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對簽約的項目做好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縣政府嚴格落實工作交辦制,分工負責制、責任追究制;制定了項目監督考評實施辦法,縣政府縣長、副縣長及涉建部門分別繳納項目責任金,并嚴格獎懲;建立項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情況,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千方百計營造建設項目的良好環境。二是以辦實事解民憂為宗旨,強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工作的最大追求,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三是以轉作風抓落實為動力,強力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堅持“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執政理念,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各級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積極轉變工作作風,依法行政,不斷提高執行力、公信力,以政府服務的新成效,樹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為民務實政府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