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1月24日
■縣委中心報道組 曾矛 李銳
滄海桑田、歲月滄桑,在藍色星球上有一方凈土,這方凈土名為——稻城。四季流轉,這片凈土總是變幻出迷人的景象,讓人心馳神往。
“旅游觀光不僅僅是內地游客的專利,稻城的原生態風光就是大自然給我們最好的饋贈,我們本地人近水樓臺,更應該多走、多看、多感受?!惫P者在稻城縣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2017年稻城縣全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圍繞打造“四個樣板”,強力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高旅游管理服務水平,推進旅游提檔升級;完成智慧景區項目建設,做好亞丁景區5A創建相關工作;大力開發次級景區景點,開工建設布姆尤尊景區;加強與投資商的銜接合作,推動卡斯村開發、卡斯——松多埡口架空索道、康古——洛絨牛場齒軌列車等項目建設;積極配合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太陽風射電成像望遠鏡和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等項目建設,推動稻城天文主題公園建設;啟動熱光村體驗式村落打造,改造提升3個旅游新村;啟動德西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旅游綜合服務體3個,投資750萬元建設旅游廁所10個,改造提升海子山至香格里拉鎮沿線旅游廁所17個;深度開發生態觀光游、文化體驗游、休閑度假游、山地特種游、探秘探險游、攝影游、宗教文化游等旅游產品;加大宣傳力度,創新營銷方式,繼續開展好各類節慶活動。
強化生態建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行最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河長制,以更大的力度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新增退耕還林0.1萬畝,新增生態護林員390名;實施好退牧還草工程,落實好生態獎補政策;投資600萬元,完成植被恢復0.6萬畝;投資170萬元,新治理沙化土地0.2萬畝;投資2500萬元,實施桃花山谷建設30公里;投資500萬元,實施花海建設;投資150萬元,城區融入觀賞動物生態養殖;繼續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的續建工程,強化自然保護區管理,加強生態功能區監管,做好生物多樣性和濕地保護工作。
強化國土管理。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開展土地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建設用地審批,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管好用好宅基地、承包地、未建設用地,完成2個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540畝;加強土地執法監管,嚴查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做好地災防治和避險搬遷工作,完成5個地災治理和排危除險項目;實現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上市交易零突破,為深度貧困縣“摘帽”夯實經濟基礎。
強化環境治理。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嚴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程渣土處置管理,提升城鄉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