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康定市精準施策大攻堅

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3日

         

    康定市藏家人菌類生產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昌木村(貧困村)收購黑青稞。

       見證砥礪奮進的甘孜這5年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7

   ■市委中心報道組 周燕 鄧麗華 文/圖

    脫貧攻堅,最有力的武器是產業,最根本的途徑是發展。有產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拔掉“窮根”。

    近年來,康定市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產業富民”的發展理念,按照“東水西山”產業發展思路,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暨創建“四好村”要求,走“造血式”扶貧的路子,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核心拳頭產品促進產業帶建設、以產業帶拉動產業鏈條發展,生機勃勃的特色產業承載起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

    把準方向“定調子”

    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

    康定市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發展理念,以“名、特、優、新、稀”為發展方向,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

    該市按照“成片成帶成規模”培育產業的發展思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成優質糧經、有機畜禽、生態林果、綠色蔬菜、道地中藥材、禁牧育草“六大基地”,著力構建“一帶兩區”現代特色農牧業區域發展布局。目前,已建成特色農業基地6.98萬畝,林業基地6萬畝,特色規模畜禽養殖小區21個,草場禁牧113萬畝。

    同時,該市加大特色農產品研究開發力度,抓好特色食品配套組合和本地藥材及保健食品的開發,注重將傳統民俗文化、民族民間手工藝品注入產品中,把農產品升級為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目前已開發牦牛肉、青稞、野生菌等特色產品52種。

    該市還大力實施圣潔甘孜+企業品牌“雙品牌”發展戰略,以三祥農莊華瑞萬達店、大鍋莊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順康產業園平臺為依托,打造“康定紅皮蘿卜”“達杠蘋果”等區域特色品牌19個,創建“大鍋莊”“達折渚”等“圣潔甘孜”知名產品品牌6個,“三品一標”認證11個,榮獲“中國高原羊肚菌之鄉”稱號。樹立統籌營銷的理念,通過“互聯網+農業”“供銷社+農產品”等多種渠道,大力推進農商對接、農超對接,初步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流通網絡。

    緊盯旅游“找路子”

    圍繞新村建設下功夫

    “每年入夏,來營官村的游客就漸漸增多,特別是國慶期間,幾乎家家戶戶住宿都會‘爆滿’。”康定市瓦澤鄉營官村村民甲瑪向筆者介紹,曾經的營官村村民都靠種青稞、養牦牛為收入來源?!半S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加上緊臨國道318線天然地理優勢,村里興辦起了旅游接待,大力發展旅游業,現在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據了解,營官村以傳承木雅文化為主,打造獨具特色的木雅藏族民居和藏鄉田園風貌,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功能。2016年,該村發展民居接待戶71戶,共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解決本村就業100余人,實現旅游收入近1200萬元,較2015年翻一番。

    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錢包不斷鼓起來的背后是該市始終堅持文旅互動、產村相融的幸福美麗新村產業發展新路子,全力打造藏區一流新村。

    該市以精品景觀、精美村寨、精致農莊為方向,提質升級旅游沿線特色村莊,打造宜居宜游的幸福美麗新農村。圍繞“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把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鄉村旅游中,成立了旅游和民居接待協會,完善“支部+協會”和“村民入股、成果共享”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動鄉村旅游向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邁進。目前,該市發展民居接待600余戶,年均接待游客100萬人以上,民居接待戶年均收入達8萬元以上。

    呷巴鄉俄達門巴村依托木雅景區開發,將全村的土地、草地、灘涂和房屋經營權等以出租方式流轉企業整村打造旅游開發,建立“支部+協會+企業+農戶”的模式,改變群眾利益分配方式,讓群眾與企業構成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2016年村級接待游客達1萬人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20萬元,建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6100元。

    “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的模式走進了康定的高寒牧區。據了解,該市堅持牧旅結合走新路,充分挖掘牧區旅游資源優勢和獨特的藏區文化內涵,圍繞牧區變景區、牧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村民變市民“四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旅游與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

    創新機制“開方子”

    圍繞精準脫貧添動力

    康定市藏家人菌類生產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租用貧困村3800畝土地成片種植黑青稞,采取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技術、統一回收加工等形式,使農戶在通過出租土地獲得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勞務收入,貧困戶每年每戶增收3500元。

    據了解,該市創新扶貧思路,堅持“一村一社”、“一村一策”扶貧戰略,充分發揮經營主體在產業扶貧中的帶動作用,采取“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等扶貧措施,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農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2016年經營主體帶動特色產業收入占貧困戶總收入的60%以上。

    金融撬動,貧困戶固定“拿紅包”。該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和財政支持政策的杠桿效應,出臺《康定市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設立扶持基金,鼓勵引導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有效放大金融精準扶貧實效,引導貧困戶以戶均5萬元貸款為股本入股企業,由企業管理并負責向銀行歸還貸款和利息,入股貧困戶按股金8%分紅,連續分紅3年,每年每戶保底分紅4000元。

    訂單幫扶,貧困戶吃下“定心丸”。堅持發展特色農業訂單生產,實施品牌帶動,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模式,有序發展“以銷定產、產銷一體”的訂單農業,破解發展規模小、流通不暢、競爭力低、市場容量有限等難題,有效促進農牧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目前,以經營主體帶動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達70%以上。

    股份合作,村民變股民“有搞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引導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空閑農房和宅基地,努力把資源變資產變股份,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以趕羊村和色龍村為例,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對農村可經營性資產進行量化,把農村資源轉變為合作社的股權,探索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農村資源資本化的發展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多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財產性收入。

    村村種上“錢串串”,戶戶揣著“金罐罐”。如今在康定,一個個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產業扶貧路子越走越寬,農牧民群眾喜上眉梢。

 

  • 上一篇:“傳統+電子”銷售 讓理塘蟲草走向世界
  • 下一篇:雅江縣全面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南平市| 金华市| 中卫市| 宝兴县| 犍为县| 札达县| 卢龙县| 蒙阴县| 黄大仙区| 台北市| 阳西县| 新竹市| 乐山市| 金华市| 黄龙县| 朝阳区| 台北市| 木兰县| 安康市| 囊谦县| 伽师县| 阳春市| 福清市| 广汉市| 沙河市| 昆山市| 屏东县| 夏邑县| 开阳县| 昭通市| 定州市| 南和县| 新乡市| 建水县| 普定县| 通州市| 万州区| 浠水县| 威远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