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2日
——康定市政協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記
■郭維祥
康定市政協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以來,市政協領導帶頭示范、全體委員廣泛參與、機關干部職工傾情傾智,在情歌故里唱響了一曲曲脫貧奔康路上的新情歌。
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強動力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市第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2018年康定市要在全州率先實現脫貧奔康,建成藏區全面小康示范市和藏區縣域經濟強市的目標。市政協黨組、政協機關以及全體政協委員,決不能置身事外。今后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省政協‘我為脫貧攻堅做件事’活動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總體部署來思謀和推動”。康定市政協主席羅秀珍在市政協二屆一次全會上明確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方向,將開展好“我為脫貧攻堅做件事”活動提上政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強大的工作力度來推進和落實。
如何把“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工作抓細落地見效被迅速列入了主席會、常委會、全體會的議事日程。市政協成立了由主席為組長、聯系扶貧工作的副主席為副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由辦公室牽頭,經濟科技委具體負責,成立活動辦,安排專人負責,制定方案和考評制度,召開“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動員會、座談會,發動各界別委員立足本職,參與“我為精準扶貧攻堅獻良策”大討論,主席會議將委員們提出的“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暢通物流渠道,讓資源變資產,農牧民變股東,農產品變商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等金點子,作為重點調研視察課題,極大地調動了委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凝聚了政協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思想共識。
健全機制,常態推進促實效
“政協精準扶貧要實現常態化,必須有科學的工作機制作保障,我們在推動活動實踐中充分印證了這一點。”羅秀珍感嘆。
活動啟動之初,主席會就認真研究制定了領導分工責任制度、定期會商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促進工作落實。主席牽頭攬總,副主席分管專委會,專委會聯系服務界別,精準扶貧辦引導委員參與脫貧幫扶活動的領導分工責任機制,使整個活動開展組織脈絡清晰,任務分工明確。
將活動開展情況納入政協組織重要議事日程,堅持每月聽取一次活動開展情況匯報,每季度召開一次現場會推進,總結前段工作成績與問題,有針對性地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確保了工作的科學性和連續性。
建立脫貧幫扶總臺賬和界別工作臺賬;建立政協委員交流群、QQ群,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工作群“三大”信息平臺,組織委員學習討論,促進相互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工作動態,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成立專門的督導組,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確保活動的規范性和實效性。
廣泛參與,真幫實扶出實招
兩年來,康定市政協在立足政協工作職能,充分發揮政協優勢,拓寬幫扶渠道,增強幫扶實效上深入研究,精準施策,多措并舉,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協常委會圍繞精準扶貧開展專題協商,提出“如何確保扶貧對象精準”“如何避免出現數字扶貧問題”等事關全市脫貧奔康大局的建設性意見建議23條。主席會成員包村蹲點,開展政策宣講20余場次,覆蓋1.2萬名群眾;督促指導聯系點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換屆選舉等重點工作60余次;牽頭協調解決征地拆遷、移民安置、草場糾紛等矛盾糾紛15個;為鄉(鎮)村黨員干部上黨課14次。
市政協深入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六大活動”,政協機關選派黨員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政協委員、機關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85戶,實行村不摘帽不脫鉤、戶不銷號不脫幫,一幫到底。兩年累計走訪結對群眾、孤兒300余次,捐款捐物達30余萬元,解決實際問題50余件;組織各界別聯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送醫、送教、送法律、送技術活動35場次。
積極搭建政協委員幫扶貧困群眾供需對接平臺,創新“政府+公司+貧困村”模式,成為全省藏區旅游扶貧的典范。經濟界政協委員康定木雅澤朵旅游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華能,在呷巴鄉俄達門巴村,通過企業投資1.8億元盤活旅游資源,每年兌現貧困戶租金5萬元。企業出資為員工購買醫保和農村養老保險,提供服務性崗位48個,貧困戶人均收入61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5萬元。李華能委員說,公司還將繼續努力,力爭為俄達門巴村創造138個就業崗位,使全村青壯年都可就業,實現脫貧奔康夢。
同時,政協組織還積極引領社會各界人士在貧困戶中開展敬老助學、助殘救孤等活動,發動不同渠道捐助扶貧資金20余萬元。較好地實現了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三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