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2017年06月07日
本網訊(縣府辦)今年以來,康定市創新機制“開方子”,為精準脫貧“添動力”。
金融撬動,貧困戶固定“拿紅包”。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和財政支持政策的杠桿效應,出臺《康定市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設立扶持基金,鼓勵引導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有效放大金融精準扶貧實效,引導貧困戶以戶均5萬元貸款為股本入股企業,由企業管理并負責向銀行歸還貸款和利息,入股貧困戶按股金8%分紅,連續分紅3年,每年每戶保底分紅4000元。
訂單幫扶,貧困戶吃下“定心丸”。堅持發展特色農業訂單生產,實施品牌帶動,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模式,有序發展“以銷定產、產銷一體”的訂單農業,破解發展規模小、流通不暢、競爭力低、市場容量有限等難題,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助推扶貧攻堅。目前,以經營主體帶動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達70%以上。
股份合作,村民變股民“有搞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引導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空閑農房和宅基地,努力把資源變資產變股份,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對農村可經營性資產進行量化,把農村資源轉變為合作社的股權,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農村資源資本化的發展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多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