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德格縣力促生態林業扶貧紀實

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27日

    ■董正山

    德格縣,擁有森林面積8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6%,老百姓一度守著綠水青山卻找不到“金山銀山”。近年來,德格縣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將深化林業改革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展林業經濟、強化生態護林、推進生態旅游,讓老百姓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

    林下經濟

    做成富民大產業

    德格是林業大縣,常年有效管護森林531.2萬畝,群眾增收要靠林業,發展全域旅游也要靠林業。縣委書記嘎絨擁忠說,發揮林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在保護林業資源、做好生態撫育工作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經濟,為5120戶貧困人口增收。

    德格縣每年籌措3700余萬元用于天保工程、退耕還林、森林撫育和原料林建設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和重點區域造林綠化項目。政府優先采購以貧困戶為主體的林業合作社的產品服務,優先聘用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貧困群眾勞務收入。

    按照全州“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生態文明戰略總體要求,加快山植樹、路種花(草)、河變湖(濕地)生態建設步伐,目前正在落實的國有中幼林撫育項目、俄色茶原料林基地項目、和林下經濟項目等,可帶動306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4000元。同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時重點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2016年為每個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貧困戶規劃落實退耕還林人均10畝以上,實現年人均增收2600元。

    德格縣還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重點發展原料林、藥菌等林下種養業和林產品深加工業,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縣政府副縣長李洪俊說,全縣已建成4個涉林木(菌類)專業合作組織、1個縣級林業扶貧產業園區、1個森林公園、2個濕地公園,積極培育有豐富林下種養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和規模的產業大戶,確保每個林區貧困村有特色林下種養、生態保護及利用等方面的示范點和示范戶,帶動、幫助貧困戶脫貧。

    龔埡鄉康公村多吉是俄色茶原料林基地主要負責人,2016年他與合伙人承包1000畝土地種植俄色茶,吸收當地154戶農牧戶(其中貧困戶47戶)以土地和勞動力入股,并將產業收入的50%分給入股農牧民,使入股農牧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元。

    護林上崗

    貧困戶生活有保障

    “這里的生態保護好了,環境也美了,每年還能領3600元的工資。”52歲的卡松渡鄉列西村貧困戶錯翁姆拿著護林員聘書和“縣生態護林員上崗證”高興地說。

    該縣2016年開始探索將貧困戶轉化為生態護林員的扶貧路子。通過政府開辟公益性崗位的方式,按照縣管、鄉聘、村用的原則,從102個貧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擇優吸納有勞動力的810名貧困群眾擔任森林管護員。“在進一步強化森林管護的同時,使607戶貧困戶每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局長敖良忠說,“首批選聘的219名生態護林員和60名大火隊員已經上崗,并在冬季護林防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生態護林員實行一年一聘,主要任務是巡山護林,每月巡山不少于23天,通過考核后每年可獲得3500元工資,直至脫離貧困。到2020年,德格縣計劃聘任743名生態護林員,人均管護面積160公頃以上。

    同時,德格縣還制定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每年籌措資金加大國有林和集體公益林管護質量考核,按照每畝14.75元標準及時兌現178.9萬畝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兌付2639萬元。

    生態旅游

    背靠景區好賺錢

    玉隆拉措位于德格縣馬尼干戈鎮境內,天然森林覆蓋率高達78%,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且交通便利。經過多年旅游開發建設,一個具有一條好路、兩個板塊、三處景觀、四大功能的生態景區已頗具規模。馬尼村生態休閑度假區、自駕游營地、徒步攀巖等景區景點相繼開發或建成。當地群眾在景區沿線就業、開民居接待或農家旅館,增收致富。

    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德格縣探索出村組性開發的“達馬模式”、股份制開發的“柯洛洞模式”和集鎮經濟的“馬尼模式”。目前,全縣已培育民居接待點14個。

    馬尼干戈鎮在區位好、商業價值高的區域修建社區,集中安置景區拆遷戶,并動員農牧民發展民居接待,玉隆拉措景區農牧戶通過景區建設搬遷實現脫貧。原景區內村民扎西錯拿著景區建設征地和林地流轉補償款,從溝里的土墻房搬到了鎮里的二層小樓,開起了家庭旅館。“現在光靠民居接待一年就能賺3萬元,一家四口日子過得挺舒坦。”

    柯洛洞鄉色巴溝,當地農牧戶以林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發展觀光生態旅游業,平均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0萬元。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員78戶,其中貧困戶35戶。

    達馬鎮美麗村充分利用鄉村旅游的帶動作用,發展食用菌種植等林下經濟,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6190元增至2016年的8869元,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為有效解決旅游開發的林地需求與農牧民林地收益的矛盾,該縣出臺《德格縣林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規定在林地集體所有權、個人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剝離林地經營權。“按照規定,林地經營權可融資、流轉、入股,保障流轉林地的村民從中獲益。”李洪俊說,著力土地流轉試點推廣,在開發中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也可以《林地流轉經營權證》為憑證,以林地經營權為抵押進行融資。同時,協調龔埡鄉更達村完成流轉土地39畝,參與流轉的農牧戶每年可增收1.2萬元。

    “森林資源是德格重大的優勢資源,也為德格發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后,要進一步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縣長黃杰說。

     

     

    

      

    

 

     

 

  • 上一篇:丹巴縣開展大討論活動主題演講比賽
  • 下一篇:搭建平臺“種”文化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昭苏县| 五河县| 玉山县| 昭苏县| 闽清县| 井冈山市| 普格县| 营山县| 利辛县| 北碚区| 民县| 东辽县| 宣威市| 高淳县| 云浮市| 桃源县| 昂仁县| 察雅县| 含山县| 临澧县| 崇阳县| 许昌市| 宜章县| 景东| 绵阳市| 万年县| 尉犁县| 遂昌县| 余江县| 贡山| 商城县| 惠来县| 共和县| 沭阳县| 信宜市| 霍邱县| 满城县| 唐海县| 洛川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