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17日
村民正在搬運免費發放的馬鈴薯等農用物資。
農技人員傳授馬鈴薯種植技術。
放心農資發放儀式。
■葉強平 文/圖
4月7日,理塘縣中木拉鄉卡蝦村農民降央吉稱在甲洼農科所院壩領了縣上免費發放的脫毒馬鈴薯種子后,又連忙鉆進田邊現場培訓的人堆里,認真聽農技人員傳授種植技術。“有了放心農資,我也要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光自己吃飽不行,還是賣點錢增加一點收入。”
在農科所院壩,擺放著縣委政府多方籌資,縣農牧和科技局調運和貯備脫毒馬鈴薯種60萬公斤,青稞良種30萬公斤、農膜10噸、肥料120噸、各類蔬菜油菜良種3000公斤,35萬元的黑木耳菌種,分發給24個鄉鎮、37個脫貧村。為趕這趟“理塘縣2017年農牧產業扶貧放心農資發放儀式”、“理塘縣成片成帶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啟動儀式”,降央吉稱專門起了個大早,開著拖拉機“趕”了兩個小時到了農科所。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新動力,大力實施縣委、政府確定的‘131’產業發展思路,打造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現代牧旅融合發展產業帶,優化農牧業、做強加工業、擴大旅游業,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將生態農牧業發展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現農牧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產業扶貧,進一步增強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能力。”縣長鄭顯峰在發放及啟動儀式上的講話,讓降央吉稱越聽越有信心。
降央吉稱說:“以前本地馬鈴薯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一年種下來夠自家吃,聽說這種新品種畝產至少要翻番,我特意趕來領,今年打算種10畝,還準備種2畝口感好的黑青稞。如果收成好,明年還要擴大種植規模。”
“窩距、行距要留夠,切馬鈴薯種要有兩個芽,出苗注意不要霜凍,追農家肥十分關鍵,田間管理千萬搞好排水……”,農技員陳志民的現場講解和傳授,讓200余農牧民代表聽得津津有味,邊聽邊看還不時詢問。“以前那種丟下去就不管的老辦法看來行不通了,種莊稼不講科學就談不上增收,更不用說致富了。”降央吉稱深有感觸地說。
像降央吉稱一樣,下木拉鄉上馬巖村村支部書記降措立足本村實際,去年自己帶頭種了2萬棒木耳,除去村民打工工錢,還實現了增收。作為今年的摘帽村,降措在縣上的支持下,領到了菌種,他將帶領村民種10萬棒木耳,發揮好上馬巖村農副產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利用好與浙江微海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銷售渠道,拓寬村民增收門路。
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翁登說:“今年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批放心農資,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以產業扶貧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科技助農為重點,高標準、高質量打好農業春耕生產第一仗,確保貧困戶春耕生產投入不減,能夠種上地、種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