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地處大香格里拉腹心地帶,南接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東連稻城亞丁,是得榮、香格里拉、亞丁的“中轉站”和“連接點”,坐擁川滇結合部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明顯。
今天,具有濃郁鄉城特色的藏鄉田園旅游休閑目的地,正隨著全州打造全域旅游、環亞丁機場兩小時經濟圈的號角蓄勢待發。
■ 馮倩
提升文化內涵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立足特點“接地氣”,突出民族特色和本地特色,統籌城鄉發展,激活城市靈性,提升城鎮魅力,讓文化涵養城鎮。鄉城縣歷史文化悠久,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田園風光迷人,素有“康巴江南”之美譽,白色藏房、桑披嶺寺、“瘋裝”三絕美名傳揚。
近年來,該縣找準定位,著力打造“藏鄉田園旅游休閑目的地”,以“游亞丁住鄉城”為目標,在分流游客的同時,增加旅游亮點,擴大旅游面,使鄉城縣成為放大版的香格里拉鎮,成為亞丁景區的拓展和延伸。圍繞“一核兩翼”新型城鎮化總體布局,堅持縣城新區開發首位發展,青德田園村落、熱打牧區示范兩翼跟進,推進景城一體、景鎮一體、景村一體建設,帶動全縣新農村快速發展。高標準啟動城郊四村規劃編制、百里綠色長廊建設、千戶庭院增收工程等工作,傾力傾智打造以藏鄉田園景致和城郊四村深度融合的縣城新區。高起點啟動以“一村一寺一館”(仲德田園村落、桑披嶺寺、紅軍紀念館)為重點的景區景點建設,扎西林卡別墅群、溫泉酒店、藏鄉田園生態農莊進入實質性設計階段。在注重開發的同時理清城鎮和鄉村不同的功能定位,注入文化內涵,展現“藏鄉田園”特色。縣城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加強管理,鄉鎮、村突出風情打造,有意識地制造文化業態,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風情小鎮、田園村落,讓游客停下來、慢下來、住下來。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限高、降密、拆圍”,做到顯山、露水、曬天陽。要求店招和標示標牌要統一,燈光設計要突出“田園、靜謐、清凈、冷光源”。同時做到“三去”、“三增”、“三體”,“三去”即去公園化、去水泥化、去瓷磚化,“三增”即增水、增綠、增文化,“三體”即景城一體、景鎮一體、景村一體。
彈好“協奏曲”
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在鄉城調研時強調:“新型城鎮化不是縣城的城鎮化,而是縣、鄉、村的城鎮化,眼睛不能緊盯著縣城不放,一味地想將縣城做大、做強。城鎮化不能以干部為中心,要以群眾為中心,讓農牧民群眾實現就地轉化,不脫舊衣穿新衣。”為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該縣更加注重配套服務的跟進。
加快城市功能提升。以改善城市基礎設施為主要內容,以項目為載體,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城鎮發展的功能支撐。加強垃圾處理場、城市供水工程、城防一二期工程的管理維護;加快商業大道、市政大道、拉斐五星級賓館及商業街的配套建設;以“多彩鄉城、智慧鄉城、潔凈鄉城”為抓手,抓好市政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落實城市污水處理工作。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嚴格城市管理執法。
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按照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和州委提出的“底部突圍”要求,以建設美麗新村示范縣為抓手,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在鞏固全縣新農村已實現“五通”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農旅結合”發展,推進釀酒葡萄、藍莓、藏豬藏雞、油菜、核桃等高原特色生態農業及其加工營銷工作,讓農牧民群眾實現就地轉化。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以提升群眾幸福感為目標,把群眾幸福感作為小康指標的核心內容。以新型城鎮化建設,輻射帶動新農村發展。依托自身優勢和特色,按照“扶貧新村、移民新村、牧民定居、旅游村寨、產村相融”五種模式進行建設。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兩翼,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堅持“配套、完善、提升”的原則,把項目下移到鄉村,按照要求制定符合實際的建設標準。
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面對新時期、新機遇,鄉城將緊緊把握發展機遇,統籌發展,強化互動,注重城鄉建設與景觀形態、鄉城特色和本土文化有機結合,走出一條具有鄉城特色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