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03月05日
問題
隨著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出現了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服務但與平臺不發生勞動關系的情況,這在快遞外賣配送行業中十分常見
建議
在新的法律法規出臺前,各級工會可組織平臺勞動者與平臺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就相關勞動保護問題達成一致,再由各級人社部門監督執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翔灃
“你和公司簽署勞動合同了嗎?”“你怎么看待配送時間‘催命’的現象?”“希望得到哪些工傷待遇?”……2月24日下午,在位于成都市錦江區牛市口街道的“小牛哥·剎一腳”驛站內,全國政協委員、省人社廳一級巡視員張力與一群快遞員、外賣員圍坐談心,并拋出一個個直擊行業痛點、堵點的問題。聽著“小哥”們的坦率回答,張力頻頻做著筆記。
這不是張力第一次開展類似調研,快遞外賣員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是他長期關注的話題之一。
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全國快遞從業人員就已超過300萬人、外賣配送人員總數突破700萬人。去年2月,“網約配送員”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正式成為新職業。
“別看從業人數龐大,但實際勞動合同簽約率并不高。”張力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出現了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服務但與平臺不發生勞動關系的情況,這在快遞外賣配送行業中十分常見。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張力準備了有關加快建立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勞動權益保護制度的提案,主要聚焦快遞外賣從業人員這一群體。他認為,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很難保障靈活就業勞動者的權益,應及時組織對現有與勞動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以適應數字經濟條件下勞動用工方式的新變化,促進新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
牛市口街道的做法和張力的思考不謀而合:這里不僅有讓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和網約車司機們臨時休憩的“小牛哥·剎一腳”驛站,還建立了轄區工會,為該轄區快遞外賣小哥提供勞動安全保護和民生政策咨詢。張力表示,在新法律法規出臺前,各級工會可組織平臺勞動者與平臺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就相關勞動保護問題達成一致,再由各級人社部門監督執行。
對于“想不想留在城市”這個話題,張力耐心詢問了在場的每位小哥。他在調研中發現,“小哥”們多數來自農村,漂在城市,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多少都存在后顧之憂。張力表示,取下工作頭盔、脫去工作服的快遞外賣小哥們更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快遞外賣小哥勞動權益保障,讓他們在成為大眾生活‘標配’的同時跑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