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從小作坊到“大車間” 這本文化扶貧經念“活”了

四川日報    2020年12月01日

十月十七日,德格縣麥宿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制作手工藝品。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樹 攝

  一縣一策

  “這個項鏈太精美了,一定要買下來。”10月17日上午,甘孜州德格縣巴宮街德格印經院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扶貧大禮包”展銷會,來自當地的農特產品及民族手工藝品,線上線下集體亮相。

  近年來,德格縣通過政策扶持,采取“五個加”模式,在麥宿建起19處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讓農牧民成為手工藝人,從而擺脫貧困。從民間小作坊向扶貧“大車間”轉化,德格縣持續書寫獨特文化扶貧經。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 游飛 張紅霞

轉變:貧困牧民變身手工藝人

  距德格印經院100多公里的普馬鄉絨達村,是麥宿片區銅鑄手工藝世家欽樂工坊所在地。燈光聚焦下,手工藝者布姆仔細鏨鑿,有節奏的敲打聲中,印經院的輪廓逐漸在項鏈吊墜上成型……

  隔壁房間,40歲的扎西措也忙著打磨手中的銅鑄部件。工坊“90后”女主人達瓦卓瑪介紹,德格麥宿銅鑄造技術歷史悠久、工序繁多,“一件傳統的利瑪銅鑄工藝品,需要敲擊52萬來次才能完成。”

  扎西措家住真通村,帶著兩個女兒的她,腿腳不太利索,過去靠低保生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1年,扎西措來到欽樂工坊學習手工藝制作。從簡單的樹脂系列到彩繪,再到復雜的銅鑄,隨著手藝不斷精進,她的收入從最初的50元一天實現翻番。“去年僅工資收入就有3萬元,今年還會更高。”

  在欽樂工坊,像布姆和扎西措這樣的手工藝人共53人,按工種、技術嫻熟程度每天獲得80-300元不等的工資。“麥宿片區工作委員會下轄5個鄉鎮的農牧民,靠做手工產品脫了貧。”德格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澤翁羅布說。

  目前,該工坊院子里,一座500平方米的嶄新木質樓房正進行內部裝修。二樓有7間民宿,樓下則是銅鑄州級非遺傳承人尼瑪的扶貧車間。“預計明年5月開業。”達瓦卓瑪說,可提供50-100個就業崗位。

轉化:手工作坊變身生產車間

  在麥宿片區,像欽樂工坊這樣的扶貧車間已有19個。“我們這里雖然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豐厚,但曾是全縣最窮、最封閉的地方。”德格縣藏藝通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降擁彭措說。

  2019年,德格縣利用廣東援建資金1400萬元,以“黨建引領+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家庭作坊”模式,在麥宿實施19處特色民族手工藝扶持項目,涉及唐卡繪畫、木雕、泥塑、彩繪、陶器、編制、銅鑄等。

  或改善原有生產條件,或打捆建成集制作、展覽、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民族手工藝產業園區,或政策支持提檔升級……原來家庭式的若干小作坊,逐步轉化為園區化、規模化生產的扶貧生產“大車間”。“原來的工坊面積有限,我只教了7個徒弟,現在車間寬敞、條件更好,可以多收徒弟了。”站在新建的112平方米扶貧車間內,羊毛絨編織非遺傳承人占珠說。

  目前,麥宿有2000余名手工藝人,基本實現村村有工坊、家家有藝人,每年帶來收入1000余萬元。

  以文化作帶動,富一方群眾。今年4月,德格縣再投入2000萬元,在麥宿修建民族手工藝展銷和培訓中心,面積近5000平方米,集手工藝品展銷、傳統民族手工藝技能培訓、住宿等為一體,逐步形成“遠看是綠水青山,中看是產業園區,近看是美麗村落”的麥宿片區產業格局。



  • 上一篇:省委宣講團在各地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下一篇:從傳統牧民到產業工人 新身份帶來新生活

  • 本文地址: http://m.rttende.com/html/xw/dzyw/66479.html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通海县| 花垣县| 景泰县| 宜黄县| 新蔡县| 德保县| 平果县| 新宁县| 财经| 资溪县| 南川市| 瑞安市| 边坝县| 孝昌县| 东山县| 扎赉特旗| 鄯善县| 汉阴县| 昆山市| 揭阳市| 乌兰浩特市| 万宁市| 太仓市| 姜堰市| 遂溪县| 荥经县| 黎平县| 延庆县| 伊金霍洛旗| 南城县| 平泉县| 读书| 仙桃市| 承德县| 临颍县| 苏尼特右旗| 横峰县| 梁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