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16日
我省提前一年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
眼下,一項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重要工作正加緊推進:5月8日,省州專家驗收組為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驗收亮出“優秀”成績單;5月13日,汶川宣布基本完成確權任務;眉山彭山區則對已完成的確權登記工作進行整改完善;三臺縣頒發首批33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從整省試點以來,歷經3年,我省已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國務院領導專門對此作出肯定性批示,并要求農業部總結推廣。”近日,省農業廳負責人告訴記者。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只有確實權、頒鐵證,才能定民心。為承包地辦“身份證”,四川走出了一條怎樣的路?□本報記者 李淼
探路
全國率先探索 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任務
3月3日,作為全縣首批頒證戶,綿陽安州區下新鄉松林村村民李道玉領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后,鄭重地鎖進了柜子。“這下踏實了!”
以前,李道玉的承包地分在好幾處,空間位置不明、四至界線不清、地塊面積不準,流轉難免有后顧之憂,貸款的事更是不敢想。眼下,越來越多的“李道玉”因確權頒證吃下“定心丸”。
我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起步較早。作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成都先行一步,早在2008年就率先全國開展實測確權頒證工作,2010年全面完成。當時的雙流縣瓦窯村還探索承包權“長久不變”,村民決議被珍藏進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2011年,綿陽安縣、江油市被列入農業部等國家六部委試點。2012年,省政府召開動員部署會,將試點范圍擴大到55個縣市區。2013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召開工作推進會,確定60個重點推進縣和49個余下縣分三個類別梯次推進。2014年,我省更是被列入全國首批3個確權登記整體推進試點省。“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特別強調,加快推進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省農業廳合經處負責人介紹。
不僅連年高規格會議部署推進,我省還落實39.33億元經費,成立省市縣工作領導小組等,“2013年我省還率先建立確權登記專家庫,隨后第一個出臺省級檢查驗收辦法,通過驗收把關提升農民滿意度。”省農經總站負責人表示。
截至2016年底,我省完成外業調繪指界、農戶簽字確認面積為9222萬畝,占應確面積的91%。“提前全國要求一年,基本完成確權登記任務。”省農業廳負責人透露。
成效
土地流轉率增10.5% 土地承包權能大大拓展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確權登記頒證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承包經營權。”省農經總站負責人表示。
對農民來說,最實惠的是土地實測面積普遍增加帶來的真金白銀。“蒼溪云峰鎮271戶農戶承包地面積增長68%,戶均增加流轉收入1700余元。”省農經總站負責人介紹,崇州引導農民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行農業共營制,每畝地帶來逾200元財產性收入。
2014年,省委明確農村改革主攻方向,放活土地經營權是重點。確權正是放活的前提,四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因此提速。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1970.3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3.8%。“比整省推進前上升10.5個百分點。其中,單個經營主體流轉30畝及以上面積1198.2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20.6%,比整省推進前提高10.4個百分點,規模效益日益凸顯。”省農經總站負責人介紹,射洪就將97個村的27103塊承包地互換并為6732塊,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
我省還積極探索“三權分置”實現形式。至2016年底,成都、遂寧、眉山、巴中等地試行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5000余本。2014年底,我省還出臺農村土地流轉收益抵押貸款試點方案,2015年全省推開,已累計發放突破7.6億元。2016年,我省選擇溫江等10個縣市區啟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累計投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21.13億元。
以承包地確權為引領,我省加速農村產權“多權同確”,率先全國出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指導意見,覆蓋全省的交易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至2016年底,各級平臺累計實現交易額584.36億元。
鞏固
年底完成確權頒證90%以上 廣泛拓展成果應用
“2016年底,三州和盆周山區部分貧困縣尚未完成確權登記。”省農經總站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倒排工期,確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
2016年底,我省承包經營權發證率并不高,這成為今年一大重點。眼下,我省正針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農民直接簽字率較低實際,通過各種辦法讓農民本人確認簽字,再制證頒證,今年底力爭確權頒證完成90%以上。
確權信息還將為現代農業打開很關鍵的信息化窗口。西南交大信息技術學院博士李劍波測算,確權投入大概在1500億元,而“土地信息+”引爆的產業鏈價值是天文數字。我省將建好省市縣三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應用平臺。同時,將以土地確權登記信息為基礎,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現對土地流轉、土肥信息的適時管理和對農業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灌溉、農產品質量追溯等空間化查詢和管理。
我省還將在成都農交所基礎上,完善全省各級市場,大力推廣流轉省級示范合同文本使用。“建立健全流轉分級備案、資格審查制度,建立風險保障金和流轉收益保險賠付制度,開展土地流轉風險防范和承包權有償退出試點。”省農經總站負責人說。
今年5月5日,成都邛崍市大同鄉陶壩村的54戶農民就收到保險公司賠付的31.75萬元保險款,避免了一年租金“打水漂”,成為我省賠付的首單“農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目前,我省農村“三權分置”實施意見正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我省將借此著力完善土地流轉利益聯結機制。“推行由一次性出租為主向入股、合作經營等共享方式轉變,積極推廣‘保底+分紅’等模式,讓農民更多受益。”省農業廳合經處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