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03日
本網訊(何勤華)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涼山州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雙雙實現突破:游客數量突破百萬人次,達102.1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億元,達4.09億元。其中,邛海瀘山景區接待游客占全州近半。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昌市堅持將生態恢復與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興市戰略。2015年,涼山州修改完善了《邛海保護條例》,確立了邛海行政管理機構為主,一市兩縣(西昌市、昭覺縣、喜德縣)政府以及州級相關部門為輔的管理機制,同時提出邛海要實施全流域保護、流域內禁止新設礦業權等事項。
其實邛海也曾有過“艱難歲月”。多年前,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邛海生態環境遭到污染和破壞,出現了面源污染嚴重、區域水質惡化、泥沙淤積、濕地萎縮、面積減少等環境問題。
痛下決心,通過退田還湖、退塘還湖、退房還湖、截污網管建設等措施,邛海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如今,邛海濕地面積已超過2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邛海水域面積也恢復至上世紀的38平方公里。去年底,邛海周邊四鄉一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開工,投資1.43億元建設覆蓋川興鎮、海南鄉、大興鄉、高枧鄉、大箐鄉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管網工程、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完工后,能有效削減邛海流域內農村面源污染及污染物入湖負荷,改善西昌市水生態環境。
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隨邛海生態環境改善而來的是一張張響亮的旅游名片。2015年10月,邛海旅游度假區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在全省是唯一一家。
邛海,僅僅是攀西經濟區生態建設的一張名片。近年來,攀西經濟區著力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對區域內山水田林湖統籌規劃、系統治理、綜合開發。
攀枝花市抓住建設全國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市機遇,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積極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礦山。同時,狠抓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開展大規模綠化攀枝花行動,爭創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生態恢復與治理示范區。
涼山州確立生態立州戰略,把綠色發展與創新驅動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走出轉型發展與綠色強州相結合、脫貧奔康與生態富民相結合的新路子。涼山州擬在安寧河谷及其流域打造陽光生態走廊,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精品旅游景區,推動涼山由國內旅游熱點向國際旅游目的地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