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04月11日
聚焦
3月,秦巴山區等3個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密集召開
3月31日,烏蒙山片區2017年脫貧攻堅推進會在合江縣落幕。至此,我省3月密集召開的秦巴山區、藏區彝區、烏蒙山區3個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全部結束。
既實地觀摩,也交流互動,更一招一式現場練兵,與會扶貧“指揮員”們發現,跟以往不同,推進會在強化認識的同時,更強調實戰。
今年,我省要實現16個貧困縣摘帽、3700個貧困村退出、105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尤其是對“四大片區”主戰場來說,任務更艱巨。脫貧攻堅這朵民生之花,如何一針一線下細功“繡”好?片區推進會給出了答案。
■李淼
脫貧標準咋個看?
國家標準是必答題,省級標準是加分題,先做必答題,再做加分題
3月31日早上,合江縣榕山鎮回洞橋村貧困戶王元超家。門口的紅牌牌吸引著扶貧干部們拿出手機一頓搶拍。
這是王元超的精準扶貧信息卡,“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等脫貧指標都打上了鉤,鉤越多,意味著他離摘窮帽越來越近。
扶貧干部們還記得,在2016年底進村入戶的脫貧“考試”中,指標多達20余項。“中央標準、省上標準,各地還有自己的標準,有時候眉毛胡子一把抓,推進起來沒個重點。”有扶貧干部告訴記者。
有類似困惑的不在少數。現實推進中,有的地方還將中央、省和本地標準摻雜,存在一定誤區。對此,3個片區推進會上無一例外將“標準”問題放在重點任務首位,讓與會干部“豁然開朗”。
省政府副秘書長、扶貧移民局局長張谷表示,中央反復強調,扶貧標準就是“兩不愁、三保障”,這是底線標準,我省提出的“四個好”,是高線標準。國家標準是驗收標準,是必須首先完成的目標,省級標準是工作標準,是更進一步的奮斗目標。
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給出更詳細的介紹,國家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核心指標是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貧困戶脫貧核心指標是收入超過現行脫貧標準。我省貧困縣、村、戶摘帽退出脫貧標準分別是“一低三有”“一低五有”“一超六有”,“我省在精準聚焦貧困戶同時,還兼顧其他非貧困戶和全村可持續發展,例如貧困縣要求鄉鄉有達標衛生院,貧困村要有硬化路等。”
對此,片區推進會特別強調,國家標準是必答題,省級標準是加分題,要先做必答題,再做加分題。“有的地方反映省上個別指標操作性不強,今年我們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張谷表示。
推進問題咋個找?
精準度有待提高,形式主義影響實效,拉出問題清單,缺啥補啥,對照整改
最近,合江縣委副書記潘麗娜去了幾戶去年脫貧的村民家中走訪,“想看看有沒有走回窮路”。潘麗娜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病返貧概率非常大。督查評估也發現,部分地方對已脫貧戶存在放在一邊不管的傾向。
隨著一系列督查考核密集開展,不少類似問題也浮出水面。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問題導向,成為今年攻堅戰一大重要指向。
提高精準度成為“繡花”基本功。“有的沒做到因村因戶施策,搞縮小版大水漫灌;有的財政涉農資金沒對準貧困村、貧困戶;有的產業與市場脫節……”省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指出。
形式主義是當前必須根治的問題。個別地方用扶貧資金搞“面子工程”,貧困群眾得到的實惠卻不多。“必須求真務實,實打實、硬碰硬,避免搞花架子。”省脫貧辦負責人明確。
干部能力作風也有待提高。目前,有的地方干部精細研究扶貧政策措施、下沉一線督促落實不力,有的有等資金、等支持的思想,有的駐村干部存在“掛名”“走讀”現象。此外,部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也是當前一大難題,有的貧困群眾“等著扶”,把扶貧政策當福利。
“這些問題核心都是不夠精準,各級各地必須拉出問題清單,缺啥補啥,對照整改。”張谷表示,今年要加強明察暗訪,實現最嚴格的考核評估,敢于較真碰硬,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問責。
重點任務咋個推?
易地扶貧搬遷嚴守紅線,產業扶貧切忌盲目跟風,重點建立完善共享增收機制
去年底,王元超搬進白墻青瓦的二層小樓。讓王元超住進新房的是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這也是我省脫貧攻堅的“當頭炮”重點任務,今年,我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33萬人,時間表已經開出:7月底完成住房建設,10月底完成舊房拆除、宅基地復墾、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
紅線政策被重點強調。“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戶均自籌不超過1萬元,兩條紅線必須嚴守。”省脫貧辦負責人表示,易地扶貧搬遷修的是脫貧房,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準開口子,不能默認放任超標建房,更不能讓貧困戶因建房而舉債。
另一大重點是產業。今年,我省將有過半計劃脫貧人口通過產業發展脫貧,問題和風險也隨之而來。“比如一些地方重生產,輕市場,不做充分調研和預判,匆匆上馬產業項目,盲目跟風生產,埋下隱患。”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片區推進會中,汶川龍溪鄉吸引唐林等青年返鄉創業的做法,讓參會代表點贊。南部縣大堰鄉張家壩村“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龍頭走,龍頭跟著市場走”,成立肉雞養殖合作社,背靠溫氏集團一條龍服務,第一季度分紅就達到300多元。“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引導龍頭企業、能人、大戶等參與帶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把重點放在建立完善共享的增收機制上,確保增收可持續性。”
張谷表示,今年我省將完善脫貧攻堅政策,進一步明確,到2020年6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扶貧政策總體保持不變、持續得到適當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