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3月10日
——專訪州政協副主席、甘孜縣委書記雷建平
搬進新家笑開顏。
幸福新民居。
甘孜清泉淌,百姓心頭甜。
油路修到家門口。
■本網記者 洼西彭錯 唐闖 扎西 蔣平
題記:
“甘孜”在藏語中意為潔白美麗。甘孜縣的踢踏舞、甘孜藏戲以及其歷史上涌現的杰出人物都是這一含義的生動體現。
另一方面,甘孜縣東與爐霍縣接壤,西與德格縣毗鄰,南與新龍、白玉縣交界,北與石渠縣、色達縣相依,地勢平坦開闊,盛產青稞,被譽為康北糧倉。同時由于天然的地理區位交通優勢,甘孜縣一直是甘孜州北路地區重要的經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由于其戰略地位突出,康藏地區乃至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都發生在甘孜縣。
今天,隨著甘孜縣格薩爾機場的修建和即將投入使用,歷史機遇再一次把甘孜縣推到了我州改革和發展的前沿。歷史文化的積淀與旅游、交通商貿樞紐點的結合,將在這里奏響新的發展之音。
甘孜縣是半農半牧縣,其縣域內傳統農業占比達到了70%,受制于落后的生產方式,該縣傳統農業靠天吃飯、農業產品單一化、農業種植低回報的特點不僅難以滿足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愿望,也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成為制約該縣發展的一大瓶頸;另一方面,局限于這種發展方式,受制于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后,甘孜縣作為康北地區經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區位優勢和潛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隨著生態發展作為重要戰略寫入中國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之中,在中央長期建藏、富民興藏的藏區工作思路指引下,我州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全面啟動落實,近幾年,甘孜縣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進入條件和服務條件也得到極大改觀。
2016年4月15日,總投資24.88億元,甘孜格薩爾機場試驗段在甘孜縣開工建設,將力爭于2017年建成試飛。四面八方的大量游客即將涌入甘孜縣,屆時甘孜縣將如何面對并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充分挖掘經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區位優勢和潛力發展自身,并充分發揮其作為經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帶動作用,帶動我州康北地區發展,就成為了新的時代背景下,該縣上上下下必須予以解答和實踐的嶄新課題。
3月初,甘孜縣尚在皚皚白雪之中,靜待大地回春,綠草發芽。在州委轟轟烈烈開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之際,記者走進甘孜縣,了解該縣的新思考和新做法。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甘孜縣共有219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達到了129個,貧困發生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未來兩年,在全域旅游的發展大潮中,著眼于格薩爾機場通航,甘孜縣將啟動實施格薩爾文化城暨“百村產業基地”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集體牧場,進一步夯實農牧業,重建“康北糧倉”,并依托經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區位優勢,加快城東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現代物流,大力發展飛機+。
在啟動實施格薩爾文化城暨“百村產業基地”項目的基礎上,甘孜縣提出了縣城發展要“趕超康定、玉樹”的目標,力爭在未來十年,將縣城的人口增至5至10萬人,在促進縣城加快發展的基礎上,甘孜縣將以城帶鄉,以城促鄉,帶動全縣整體發展。
今年,甘孜縣還將開展大規模綠化植樹行動,將組織上萬人,在一周時間里,完成該縣新雅至機場50公里的道路綠化。今年該縣還要繼續實施雅礱江灣濕地續建等重大項目,努力加快打造秀美甘孜。
了解到上述信息后,記者專程采訪了州政協副主席、甘孜縣委書記雷建平,就甘孜縣發展的諸多舉措的種種緣起和思考做了進一步了解。
記者:去年,省里確定甘孜縣脫貧村為20個,通過積極發展鄉村集體產業經濟,去年甘孜縣已有33個貧困村摘帽脫貧,今年甘孜縣力爭實現42個貧困村摘帽,在這一背景下,大產業項目的實施其意義何在?
雷建平:扶貧工作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作,不是短期行為。盡管甘孜縣鄉村一級的集體產業在脫貧過程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根據州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的要求,著眼于未來,面對我州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適應我州旅游市場發展的進程中,農牧民群眾自身視野的局限性將逐步顯現,鄉村集體產業做為小產業受市場波動大的弱點將被放大,這決定了剛剛發展起來的鄉村一級的集體產業還比較脆弱,如果此時放手讓鄉村一級的集體產業面對市場,它們很難保持長期的競爭力。
甘孜縣鄉村格薩爾文化城項目的謀劃和實施,其根本目的是為幫助甘孜縣的貧困村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建立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平臺,是長期產業,是大產業。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鄉村一級小產業和州縣一級大產業的協調發展,以大產業帶動小產業的發展,讓目前比較脆弱的鄉村一級產業擁有一個可以依托的平臺。
記者:格薩爾文化城項目的立足點在哪里?它的那些特質使其具備了大產業的持續帶動效應?
雷建平:甘孜縣一直是康北地區的交通商貿樞紐,在格薩爾機場尚未通航的情況下,現在甘孜縣縣城的流動人口和長駐人口,不僅僅是甘孜本地,還有新龍、白玉、爐霍、色達甚至昌都、青海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過路游客。目前縣城每家酒店的入住率可以達到70%,一些酒店還在新建當中。縣城海拔3300米,附近有山、林、湖泊、溫泉等自然資源;同時格薩爾文化是藏區的主流文化,甘孜縣又是格薩爾史詩中霍嶺大戰的發生地。目前,對格薩爾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僅僅局限在靜態的模式之中,如塑雕像、建博物館,缺乏動態的體驗式的挖掘和開發。因此,無論從地理區位優勢,自然環境和文化沉淀和挖掘上來看,格薩爾文化城項目實施都是可行的。
甘孜格薩爾機場通航后,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將紛至沓來,屆時格薩爾文化城建成后,將面向這些游客,提供以自然湖泊、溫泉體驗、格薩爾文化體驗為主,并輔之以康巴藏區特有的民俗、飲食服務,使游客在這里充分體驗到康巴藏區特有的風情。從交通、商貿人口集散地的角度來看,格薩爾文化城建成使用后,其帶動效應還將擴散并覆蓋到整個北路各縣,大量游客將從甘孜出發向甘孜周邊縣覆蓋,因此格薩爾文化城的帶動效應不僅僅局限在本縣范圍內。
記者:格薩爾文化城項目的謀劃和實施除了以上的考慮,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還將起到那些積極作用?
雷建平:全域旅游要求全民參與,但目前農牧民群眾市場經濟的觀念和意識還比較欠缺,不少干部和工作人員認為甘孜縣缺乏天然自然旅游資源,等靠要的思想比較重。根據州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要求,依托格薩爾文化城項目的建設,通過具體的工作,甘孜縣的干部群眾的上述思想觀念和意識將轉變到如何依靠一個大平臺,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做好服務的觀念上來。具體來說就是干部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創新工作方式,服務群眾;群眾如何積極主動,創新旅游發展的具體做法,積極參與到格薩爾文化城的平臺上來,充分發展自身,在旅游市場中學習到新的生存技能,謀求長遠發展。
記者:格薩爾文化城項目的規劃和實施是甘孜縣縣域如何創新發展的一次大膽探索,通過這一項目的實施,結合甘孜縣實際,是否更進一步提升了對州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的認識?
雷建平:州委組織的大討論活動,規模之大、規格之高,為建州以來首次。大討論活動針對甘孜州加快發展、脫貧奔康的迫切形勢,立意深遠,非常及時。甘孜縣在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已經打造成為康北中心。面對兄弟縣競相發展的態勢,著眼2020同步全面小康,甘孜縣的發展形勢尤如逆水行舟,當前尤其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借勢乘力,加快發展,擔當作為,引領北路。